“沽站”
--呼玛县城古老的名称
年近六十的我,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,始终有一事缭绕心头。就是老父亲告诉过我一件事,呼玛县城曾经有过一个古老的名字。
我的爷爷侯旭东在一九三几年来到东北,曾经在“老金山镇”(据说当时有十多万人口,后来被一场无名大火烧尽。)做小买卖。我的父亲侯玉瑞一九四几年来到呼玛县,一九四六年在呼玛县政府参加工作一九八三年离休,二零零四年病逝。
父亲在世时曾跟我说过,听爷爷讲,呼玛县城有个古老的名字叫“沽站儿”。当时,父亲也说不清楚是哪几个字。推测指定是与康熙24年开始陆续设立的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二十六个黄金驿站有关。
我跟父亲猜测,会不会是“古站儿”,觉得其它二十六古驿站都有名字,不会不给它排名。
又猜测会不会是“孤站儿”,似乎稍微有些道理,其它驿站都在一趟线上,唯有它在黑龙江边上,但也觉得不是那么的贴切。
于是我做了些考究,我查询到,天津市的老名称叫“沽”。 七十二沽是天津旧时的别名,又叫津门、津沽、沽上。《说文》解释“沽水,出渔阳塞外,东入海。”
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。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、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,史称“三会海口”,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。
天津简称津,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,别名津沽、津门等。东沽河即今潮白河、蓟运河等,西沽河即今北运河、海河。所以沿沽河两岸的村庄名称多带有沽字,像三岔沽、小直沽、大直沽、塘沽、汉沽等。
呼玛县所在地,即呼玛县城古迹,坐落于黑龙江与呼玛河交会之处,按照古老的传统习惯和发音,取名叫“沽站儿”,意为江河会水之处的古驿站,似乎就很贴切了。
父亲已去世很多年了,呼玛的老年人都不在了。我总觉得有责任把这个信息记叙出来。或许以后在历史档案文字中会发掘出来得以证实。
记叙历史,聊以欣慰。祝家乡永远繁荣昌盛!
雾石
2015年1月23日
评论